崇祯皇帝微微点头:“我已经让黄得功在北方各处整顿军队了。”
“只是,我身边能用的人太少了。”
“如今武将里,除了黄得功,基本没什么可用之人。”
听到这话,朱慈英思索了一会说:“你手下并不是完全没有忠心报国又才华横溢的人。”
“我知道四川那边有个秦良玉,能力与威望都不错。”
“就是年纪大了些,都七十多了。”
“不过,只要你敢用她,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。”
崇祯愣了一下:“秦良玉?那个四川的女土司?”
崇祯确实见过秦良玉。
当年,清军大举进攻,永平四城沦陷,皇太极包围京城。
秦良玉带着侄子秦翼明前来勤王。
崇祯在平台上召见了秦良玉,赏赐了她许多财物,还特意写诗称赞她的功绩。然而,秦良玉毕竟是个女子,尽管战功赫赫,却始终没有得到崇祯的重用。没想到朱慈英对她如此推崇。
朱慈英点头说道:“别小看这位女土司,她这一生几乎都在为大明付出。她的两个哥哥在浑河之战中牺牲,弟弟死于奢安之乱,儿子在襄阳阵亡,儿媳也在河南侯家庄战死。
可以说,她一家都是忠烈之士。而且,她训练出的白杆兵,绝对是世间少有的精锐部队。如果你能重用她,她或许能帮你组建一支不逊色于关宁铁骑的步兵队伍。”
崇祯听了,眼睛一亮。一支不逊于关宁铁骑的精锐步兵?他心中顿时激动不已,连忙说道:“多谢先生指点。秦良玉虽然年过七旬,但如果她愿意为朝廷效力,朝廷绝不会亏待她。”
朱慈英笑了笑,说道:“这就看你自己的了。我能做的,不过是帮你在最后阶段出把力。剩下的路,都要靠你自己走了。”
崇祯神情严肃,点头道:“我明白了。”
天启十七年五月,一切都显得格外重要。随着中央军平定了四川,天下总算稍微安定了一些。可谁也没想到,五月底的时候,南方的南宁侯左良玉突然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,宣布成立新朝廷。
这一下,天下又乱了起来,局势变得异常紧张。老百姓原本以为可以过安稳日子了,现在又开始人心惶惶。
六月初,刚平定四川的常茂收到了朱雄英的信。信中要求他带领二十五万中央军东征东南,分两路出击。
一路由刚升任副将的徐辉祖指挥,率领十万大军向云南进发;另一路由常茂亲自带领,率领十五万大军向东进攻贵州,然后直取湖广。
这两路人马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,云南和贵州的官员纷纷投降。接着,徐辉祖从云南攻打广西,常茂则挥师进入湖广。两支大军南北夹击,势如破竹。
左良玉急忙调集八十万大军抵抗,但完全不是中央军的对手。短短几天,湖广和广西就被攻陷了。随后,徐辉祖的部队攻入广东,而常茂的军队逼近南京。
面对如此强大的中央军,左良玉本想在南京拼死一战,结果听说南京的大臣马士英和郑芝龙带着皇帝逃往福建,顿时气得七窍生烟。自己在前线拼命打仗,人家却跑了,谁能受得了?
愤怒之下,左良玉只好投降。这样一来,南京基本成了空城,常茂的军队轻松占领了南京。
占领南京后,常茂继续向前推进,他的部队一路打到两浙地区,又南下福建。与此同时,徐辉祖也已经扫平了广东,占领了琼州,大军直逼福建。
马士英和郑芝龙见势不妙,赶紧带着皇帝逃到海上,躲到了东番岛。到了这地步,中央军也只能干着急,毕竟他们擅长的是陆战,到了水上就没什么优势了。
明朝的水师早就衰败不堪,连像样的战舰都拿不出来。就算常茂能把辽东用来运物资的飞艇调过来,恐怕也难有作为。不过,即便如此,对朱由检来说,这样的结果已经足够了。
朱由检听说京城外传来捷报时,激动得一夜没合眼。这天下总算是太平了。虽然东番岛上还有个冒牌皇帝,但对大局已经没什么影响了。
这两个月来,朱由检觉得自己像在做梦。当初李自成带着百万大军攻进京城时,他曾绝望地以为明朝要毁在自己手里。可谁能想到,最后竟因缘际会遇上了朱雄英。
一开始,朱由检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和朱雄英做了笔交易,却万万没想到,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。
在朱雄英的帮助下,短短两个月内,他接连消灭了李自成、建奴和张献忠,还处理掉了南方那些不安分的官员和豪绅。
这一切对他来说简直不可思议,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,生怕一觉醒来发现什么都没发生。
朱由检常常想,如果这是梦的话,他宁愿一辈子沉浸其中,直到生命的尽头。
不管怎样,有了中央军的帮助,朱由检总算平定了天下。随着天下稳定下来,他与朱雄英之间的协议也在紧锣密鼓地执行着。中央军平定了南方八省后,越来越多的无户籍百姓在他们的带领下,朝着京城的方向涌去。
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通过空间通道进入朱雄英的世界。起初,朱由检并不太在意,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,毕竟大明的无户籍人口比他想象的还要多。
然而,随着一波接一波的人群涌入空间通道,朱由检渐渐觉得心疼了。
站在御书房门口,看着又一批无户籍百姓离开后,朱由检转向身边的王承恩问道:“统计清楚了吗?已经送走了多少人?”
王承恩挤出一个尴尬的笑容回答:“皇上,您真想知道吗?”
朱由检严肃地说:“他们是大明的子民,即便去了别处,朕也想知道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这样的人,好防患未然。”
王承恩低声叹了口气说:“那就请皇上做好心理准备吧。”
“截至目前,已经有大约一亿六千七百万无户籍百姓被送去别处了。”
“这只是已经送走的,各地府衙报告说还有近四千万人正在赶往京城的路上。”
“也就是说,咱们大明有两亿两千多万无户籍人口。”
朱由检听了之后,瞪大了眼睛,难以置信地喊道:“多少?你说多少?”
王承恩苦笑着说:“两亿两千多万人哪,皇上。”
朱由检一下子愣住了。尽管他早有心理准备,但这么多的人口还是让他大吃一惊。他心里原本估计,大明的无户籍人口最多也就一亿多,没想到王承恩告诉他实际人口超过两亿,几乎是他预估的两倍。
这个消息让朱由检气得想砸东西。两亿两千万人!大明登记在册的人口才五千多万,那些没户口的竟然是登记人口的四倍!
这意味着,过去明朝交税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,而如今,他竟然把超过八成的人口当作筹码送了出去。
朱由检眼眶红了,声音带着哭腔:“朕真是个罪人,罪人!”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。
相比之下,朱雄英心情不错。他正听着王喜汇报移民的进展:“已经迁走了一亿七千多万人口。”
剩下的四千九百万也在路上,很快就能到京城。这是最后一批没户口的人了,送完他们,这事就算结束了。
朱雄英满意地点点头:“不错,忙了这么久总算快完成了。”他还说自己在这待得有点腻烦了。
他问起辽东那边的情况。王喜回答说收获不小,运回来二十多万吨铁矿,一千多万吨煤,五万吨铜矿,几万辆装满的油罐车,还有十万吨硝石。还有很多没统计完的矿产,像锰、铅、锌、钼、金矿等,加起来得有上百万吨。
此外还收集了不少用作机械的木料。至于辽东的女真人和被女真人奴役的汉人,总共有五六百万,也都归咱们了。
现在,这帮女真人还在沈阳被关着,暂时还没定怎么处置。
听完王喜的汇报后,朱雄英点点头说:“女真人那边,除了十岁以下的小孩和三十岁不到的女人,其他人都别留。小孩不分男女,送去少年营接受训练。女的就分给附属军,他们想怎么弄就怎么弄。至于那些汉军旗的家属,迁走后只要成年的都送到东番岛去干活,得干满十年才能走。小的也送去少年营,受军事管理教育。”
王喜点头称是,又问:“那女真那边的太后和小皇帝怎么办?”
朱雄英愣了一下:“我不是叫你直接交给朱由检了吗?怎么又问我?”
王喜笑着解释:“朱由检说,既然抓到的是我们的人,就得我们决定怎么处置。”
朱雄英皱眉:“那就直接处理了,这两个人没留下来的必要。”
王喜点头:“我知道了。”
朱雄英又说:“辽东那边的矿挖完就撤,让开采军团赶紧回来。还有常茂那边,让他快点带兵回来。京城这边,等最后四千九百万人都迁走后,我和朱由检的事也就算完了,让他们在交易结束前赶回来。”
说到这,朱雄英忽然想起一件事:“对了,常升呢?打败建奴后他带着三万大军跑哪里去了?也不见回来?”
王喜小声说道:“常将军在击败建奴后,带着三万兵马去抓人了。”
朱雄英一听,火冒三丈:“他又去抢公主了?这毛病又犯了!”
朱雄英心里清楚,他这二舅常升有个怪癖,就是喜欢抢别国的公主当小妾。从他还是太孙时就发现了这个毛病。当年北伐北元,他抢了个北元公主;后来打日本,又抢了个日本公主。这次西征,常升也跟着去了。
常升这家伙胆子大得很,不管别人怎么说,他照样我行我素。先是抢了别失八里的汗王千金,接着掳走帖木儿的小女儿,甚至跑到天竺把德里苏丹的女儿也带回来了。
这人走到哪里抢到哪里,只要别国有漂亮的公主,他都不放过。
常升因此没少挨军棍,但他根本不在乎,照样乐此不疲。更离谱的是,那些被他抓来的公主最后竟然都愿意嫁给他当小妾。
听到这个消息,朱雄英都快气疯了,完全想不明白自己的二舅是怎么做到的,那些公主难道真的没有羞耻心吗?
朱雄英摇摇头,不想再纠结这些烦心事。他对王喜说道:“赶紧给常升传信,限他三天内回都城,要是迟了,他就别回明朝了,在那边当他的驸马爷算了!”
王喜点头答应:“是!”
朱雄英站起身,平静地说:“交易快结束了,我们也该准备回去了。你去叫朱由检过来,咱们得聊聊未来的合作计划。”
“先生,您要走?”
朱由检听到这话,心里一阵茫然。朱雄英点点头:“对,我们的交易接近尾声,最后一批流民送出后,我也该离开了。大概三天后吧。”
朱由检听完心情复杂,说实话,遇到朱雄英后,他一直既感激又不安。一方面,朱雄英带来的帮助巨大,另一方面,他的强大也让朱由检感到害怕。要是朱雄英心生歹意,明朝根本无法承受。
不过,虽然感激,朱由检心底其实也希望朱雄英早点离开。毕竟朱雄英的离去意味着明朝将重新掌握命运,这让他既舍不得又期待。
朱雄英的实力太强了,这压得朱由检快喘不过气。
现在朱雄英要离开了,朱由检心里轻松了不少。但表面上他还得装作不舍的样子说:“先生何必这么急着走?多待几天不好吗?”
“您来了这么久,我还没好好招待您。现在天下太平了,我想和您一起好好聊聊。”